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工作动态
南浔区组建“南事浔我”调解驿站打造多元调解南浔模式
发布时间:2023-04-17 信息来源:南浔区司法局 字体:【

  南浔区结合人民调解品牌化建设,将专业调解力量导入网格片区,组建“南事浔我”品牌调解驿站,推动更多的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筑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层堡垒。2022年至今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357件,“纠纷化解下沉率”达97.7%,其中村社一级达到80.2%,取得良好成效。

  一、突出“建”,在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强基础。在镇(街)与村(社)之间,根据现有的网格片区组建“南事浔我”品牌调解驿站,形成区-镇(街)-片区-村(社)四级调解网络。调解驿站联动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聘任片区网格员等担任兼职调解员,目前全区已建立调解驿站38个,常驻专兼职调解员50余名,兼职调解员260余名。二是建队伍。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村(社),倾听民意,片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对片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工作,及时对接片区内村(社)以及企业,有效处置各类矛盾纠纷,从源头上抓早防小掐苗头,将矛盾纠纷解决在激化之前,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重帮带。将党建力量融入到调解工作,发挥红色“老娘舅”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帮带片区网格员等新生代调解力量。如旧馆司法所创新“红带蓝”帮带模式,在街道3个片区调解驿站组建红带蓝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有1-2名导师和2-3名片区网格员,帮带化解矛盾纠纷,2022年至今通过帮带模式化解矛盾纠纷180余件,有效提升调解实效,释放调解新动能。

  二、突出“查”,在深化调处闭环上下功夫。一是畅通矛盾纠纷联查“七条路径”。调解驿站积极打通纠纷排查途径,当好化解矛盾纠纷的“前哨站”。通过“两代表一委员”民情收集、片区网格员信息上报、当事人进站申请、110非警务类纠纷流转、镇(街)12345热线分派、村(社)疑难案件转接、非诉讼服务中心分流等“七条路径”全量收集矛盾纠纷,转入调解驿站处置,实现片区矛盾纠纷“只进一站”。二是夯实矛盾纠纷联调“四个第一”。通过联查机制收集矛盾纠纷后,遵循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排查、介入、处置和研判“四个一”,整合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以及公安、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力量,统筹发挥多元化解优势,直击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难点、痛点,提升化解实效。如针对110非警务类流转纠纷,菱湖司法所竹墩工业园区调解驿站首创“随警作战”模式,由调解员跟随出警民警现场调解,警调联动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就地化解。三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三项机制”。调解驿站通过多元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后,将案件信息准确录入矛盾纠纷大数据管理平台等智能终端,形成数字化信息源,实现矛盾纠纷信息最大归集。利用调解驿站“日报告、周分析、月研判”三项工作机制,结合智能终端数据源,开展现状分析、风险管控并形成片区矛盾纠纷预警预控,为属地党委政府提供风险预警3次。

  三、突出“助”,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一是推动“企业自治”模式。针对大型企业法治需求,在指导组建行业性调委会的基础上,推动企业自身调委会建设,聘任企业工会干部、职工代表等担任调解员,通过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化解涉及企业及职工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目前已建立浙江三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练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高裕家居调解驿站等涉企人民调解组织近30个。二是打造“镇企共建”平台。针对小微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打造“司法所+工会+企业”联合调解驿站,通过“镇企共建”模式打通服务企业与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在和孚镇陶家墩工业园区、旧馆创业创新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区设立联合调解驿站,通过该模式化解矛盾纠纷230余件。三是落实“调宣结合”举措。注重纠纷调解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向疏导端发力,通过典型调解案例以案说法,提高企业与劳动者法治意识。结合“人民调解进万家”,开展“送法入企”宣传活动。如目前全区各司法所已联合镇(街)工会相继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送法进企业以及现场接待企业法律咨询活动共50余场次,均获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