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三服务”活动,服务保障湖州市开展浙江省法治化营商环境试点工作,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组合推出“十大套餐”,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行动
1.开展民企法治体检1000家以上,向企业发放法律风险防范提示手册1000册,开展涉企政策解读,为企业检视经营环境、梳理法律风险,收集企业法律需求,出具企业法治体验报告。
2.为5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建立法治健康档案,通过常态化法治体检,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即时预警,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3.新增结对帮扶创业型、成长型小微企业300家以上,组织律师担任企业“法律管家”“帮扶顾问”,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创业。
二、开展法律服务平台优化行动
1.对全市40个园区小镇法律服务站点进行优化升级,配强服务团队,充实服务力量,优化服务程序,完善运行机制,激发服务效能。
2.在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企业“一窗通办”窗口,建立企业法律风险在线检测平台,升级淘宝式“企业法律服务超市”,优化“法律服务智能化一体机”投放布局,实现服务民企平台立体式、全域化覆盖。
3.建成企业法务培训基地20个以上,建立公司律师队伍,建立企业法务与法律服务行业协会交流合作机制,每年培训企业法务人员500人以上,提升企业法务能力和水平。
三、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行动
1.发挥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和村(居)法律顾问深入基层贴近企业的优势,重点排摸对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施工建设、商品交易等领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涉黑涉恶线索。
2.依法依规开展涉企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辩护代理,做好涉企重大疑难案件会商、听庭、协调等工作,确保案件办理质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3.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板报、微信、电子屏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知晓、全员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浓厚氛围。
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1.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发布覆盖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目录清单》,为企业提供点单服务。
2.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巡回宣讲,为民营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法律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业秘密等保护制度。
3.加大公证电子存证、取证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应用,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在先权证明、侵权证据保全等服务。
五、开展企业金融风险防范行动
1.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担保、融资上市、并购重组、破产清算等活动的法律服务,帮助20家企业解决融资问题,配合做好 P2P 网络借贷风险预防和处置工作。
2.高效办理抵押登记、融资租赁、信用担保、委托、提存等公证业务,助力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3.大力开展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业务,提供债务纠纷快捷化解公证方案,保障民营企业交易安全。
六、开展“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行动
1. 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激发 “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服务能效,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拓展“一带一路”公证服务专窗,探索建立民营企业海外权益法律服务研究和保护机制。
2.研发涉外法律服务产品,新增企业法律服务组合产品20个,为100家以上外贸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确保企业走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3.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及涉外业务相关国家、地区的法律体系和规则标准,丰富服务载体,优化服务产品,不断提高服务保障 “一带一路”建设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七、开展公证鉴定效能提升行动
1.积极推进公证“简证便民”行动,推动4类116个“最多跑一次”项目落地,加强公证信息化建设,以公证机构集中跑腿代替群众分头跑腿。
2.建立网上办证平台,推行事项清单和材料清单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容缺受理制”,优化公证服务流程,缩短办证时间,提高办证效率。
3.加强司法鉴定规范化建设,明确司法鉴定服务标准,提高司法鉴定质量,规范司法鉴定市场。
八、开展法律援助助企用工行动
1.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开通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取证代办、主办责任制、全省通办等制度,努力实现民营企业困难职工、农民工、失业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
2.优化农民工讨薪等群体性案件服务机制,视情实行上门服务和提前介入,加大援调结合力度,积极引导申请人依法理性维权,促进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
九、开展产业优化法律服务行动
1.组织法律服务团队为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低小散”行业整治提升以及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提档升级等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2.引导律师主动介入企业破产程序,对具有运营价值的项目,运用法治手段有效切断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传导,盘活优质资产。
3.充分发挥破产管理人作用,帮助危困企业通过债务重组、产业整合、破产重整或“执转破”等途径,助企脱危解困。
十、开展“法律进民企”法治宣传行动
1.组织开展以依法治理与风险防控为主题的法律宣讲活动,开展法律风险防范宣讲500家以上,发布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案例50例,为企业家依法经营、安全创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2.紧扣“4•26”知识产权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有效整合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之江法云”微信塔群、微博、网站等新兴媒体资源,积极打造“融媒体”普法平台,深入宣讲解读涉企政策法规,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提高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
3.大力宣传民营企业诚信守法典型案例,深入推进民营企业依法治理。